有機廢棄物與溫室氣體排放的關聯
掩埋場中的有機廢棄物在缺氧環境下分解,會產生甲烷(Methane, CH₄),這是一種全球暖化潛勢(GWP)比二氧化碳高 25 倍的強效溫室氣體。堆肥提供了一種更永續的替代方案,能有效減少甲烷排放,降低掩埋場負擔,從而幫助減緩氣候變遷。
堆肥如何促進碳封存
堆肥不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能促進碳封存(Carbon Sequestration) [189]。當堆肥施入土壤後,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土壤吸收與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進而從大氣中移除碳排放,為減緩全球暖化做出貢獻。
臺灣的氣候目標與堆肥政策
臺灣已設定積極的減碳目標,將堆肥納入其減緩氣候變遷的關鍵策略。政府透過多項政策與計畫推動堆肥發展,包括:
- 補助堆肥設施,鼓勵農場與企業建置有機廢棄物處理系統。
- 公眾宣導活動,提高民眾對堆肥與減碳效益的認識。
有機廢棄物處理法規,促進可堆肥材料的回收與正確處理。
堆肥減碳的案例研究
臺灣已有許多成功案例證明堆肥對減少碳排放的效果:
- 都市廢棄物管理:臺北市的全面堆肥計畫,將大量有機廢棄物從掩埋場轉向堆肥,減少甲烷排放,並利用堆肥改善城市綠地土壤的碳封存能力。
- 農場實踐:宜蘭的蜻蜓石有機生態農場運用黑水虻技術分解有機廢棄物,生產動物飼料與天然肥料,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企業永續行動:台積電(TSMC)將堆肥納入其永續發展策略,藉由有機廢棄物管理來減少碳足跡,並推動循環經濟 [TSMC]。
挑戰與未來展望
雖然堆肥對減碳的效益顯著,但仍面臨挑戰:
- 量化減碳效果的困難:準確計算堆肥的碳封存效益仍需標準化方法與進一步研究 [Carbon Model]。
- 跨產業推廣與公眾參與:擴大堆肥應用範圍、提升不同產業的採納率,以及加強民眾對氣候效益的認識,是未來的關鍵課題。
參考文獻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n.d.). Waste management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 https://www.epa.gov.tw/en/49D987819E9C98DF/list-0
Taipei Times. (2023, April 30). Turning trash to treasure: Black soldier flies offer sustainable solution to food waste. https://www.taipeitimes.com/News/editorials/archives/2023/04/30/2003798853
TSMC. (n.d.).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s. https://pr.tsmc.com/english/news/3189
Village Garden. (n.d.). The carbon model for composting impact assessment. https://villagegarden.info/the-carbon-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