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采取对策,试图改善全球暖化问题的同时,大家都忽略了温室气体排放是负面公共财。最简单的例证:没有人可以因为别人多分担一点,而他就可以少分担一点,也没有人能不受其害;但假使有人努力改善问题,受益将是每一个人。因此任何一个国家与人民对环境保护的问题是不可能免除其责任与义务。地球只有一个,全球六十五亿人口外,包含其他动物和植物,所有具生命之个体,都是存在于同一地球环境中的生命共同体,而且是相互共生依存的关系而存活。人类与动物均不可能离群而索居,所以推动地球村的互助合作,环境保护的工作才能得到落实。

当我们居住环境的水源遭受到污染,如来自制造业、禽畜养殖业等之污水排放;空气污染,如来自工业、汽车、发电、焚化等排放;土壤污染,如废电池、电镀、金属加工业等之重金属污染。甚至我们的生活饮用品也遭到毒害污染,如:农产品蔬果过量农药残留,猪、鸡、鸭、牛、羊不当使用抗生素、荷尔蒙等。当这些林林总总的生活要素受到威胁及迫害的同时,人类是否该省思生活与生存的基本方式是什么?是否可用环境污染去换取进步与文明?我们留给后代子孙的环境资源竟是污染与毒害吗?如果这些问题还不足以让我们对环境保护有所省思,相信自然界对人类的反扑将是可预期而且是可怕的。

环境保护的推动存在着人、企业、政府间的相互关系,因为个人如漠视与卸责,企业缺乏道德良知,政府欠缺公权力,我们的环境将遭到浩劫,生存条件亦将遭到威胁。而污染者与使用者付费的观念是众所皆知的道理,但各国政府与民间在推动与制定环保各项政策的同时,常遭到利益与公权力的矛盾冲突而迟滞不前。
事实上,各国政府可将环境保护尝试着从教育扎根,鼓励全民义务参予,并教导各种防污常识,制定各项污染费率及罚则,成立全民环境保护银行,交由全民经营管理环境保护,政府负责监督及公权力的伸张,让国家的环保治理是全民运动,且公平互惠原则不再让企业与个人制造之污染源用政府的税收来全民买单。如此,因过去错误政策而导致政府、企业与个人之间所存在对环境保护的不信任,将可迎刃而解。我们若能从过去错误的经验记取教训与领悟,则未来环境保护将不再只是个『梦』。
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绩效将影响国民的健康与快乐,过去各国政府订定国家的竞争力均以经济指标为优先考量,采行GDP、GNP成长率来衡量,这种以经济挂帅竞争的结果,虽然为国家带来经济繁荣与进步,但随之而来的却是负面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民众失去身心健康,心灵不快乐导致自杀、犯罪率不断升高,带来各种社会问题。政府为改善此一负面的社会现象,只好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预算去解决。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系因政府与人民对环境保护公权力的漠视,未来各国政府制定国家竞争力,可仿效將『环境保护成长指标』及『绿色国民所得帐』列为国家竞争力最优先选项,人民的健康力与快乐力才是国家竞争原动力,唯有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才是全民之福。